5月14日,市委书记、马料河河长张祖林率队巡河,就马料河整治进行调研。
以“截污、贯通、绿化、加宽、保洁”为入湖河道治理主要内容,达到“绿色视廊、生态湿地、达标水体、休闲通道、城乡景观”的最终目标。
(记者 李向文 刘跃 曾永洪摄影报道)在市委、市政府完善“三湖”主要入湖河道河长责任制、42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后,5月14日,市委书记、澄江马料河河长张祖林率队首次巡河,就马料河整治及抚仙湖保护进行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三湖”水污染防治督导组组长张玲,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洪云,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文斌,副市长孙云鹏参加调研。
抚仙湖东岸,和几个月前已大不一样,以往杂乱的建筑被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树木花草覆盖,拆临拆违、建绿透绿的成果开始显现。沿环湖东路,张祖林一行实地查看海镜、海口、右所等地的环境保护、拆临拆违和绿化美化情况。他说,在2月18日召开抚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现场会后,沿湖三县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干部群众下真功夫、动真格,切实承担起拆临拆违、建绿透绿的重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新一轮的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才刚刚开始,任务还很艰巨。要进一步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的理念和思路来审视抚仙湖保护、新的举措和办法来实施抚仙湖治理,切实做好抚仙湖北岸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入湖河道管理等工作,真正使抚仙湖保护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河流就是我们的生态家园,要把每一条河道都当做湿地来建设。”作为首次巡河的河长,张祖林一行从北至南、从源头马料河水库到入湖河口,沿着全长8.75公里的马料河岸,一段段仔细查看马料河现状,了解流域内水污染情况。这是一条抚仙湖北岸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其年均径流量331万立方米,流经9个村委会(社区)、22个自然村,流域内人口3.75万人,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日趋频繁,治理形势十分严峻。
张祖林强调,建立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责任制,对于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和水环境质量,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具有重大意义。入湖河道治理的主要内容是10个字:截污、贯通、绿化、加宽、保洁;最终目标是20个字:绿色视廊、生态湿地、达标水体、休闲通道、城乡景观。将“30个字”落到实处,用2年左右的时间,把马料河变为清水河。截污是治本之策,重点要在上游进行面源污染治理,调整种植结构,大规模开展经济林、生态林种植;在流域内的每个村庄,要做好雨污分流,做到全程截污;在城区段,结合城市干道的整治提升工作,进行堵口查源,按照县城防洪20年一遇的建设标准,建设生态河道,实现全线污水零进入。贯通,做到河道两侧可通非机动车;绿化,河岸两侧每侧至少栽种3行树,实现全程绿化;加宽,按河道走向进行加宽,雨季时可排洪,旱季时是景观,使其成为澄江一道靓丽而有灵气的风景线;保洁,建立常态化的河道管护机制,开展好保洁活动,做到垃圾清运全流域覆盖。
张祖林要求,澄江县及市直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马料河整治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推进河道整治工作顺利开展。以马料河整治为起点,吹响全市河道整治的集结号、冲锋号,形成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有人护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好“三湖”保护治理工作,确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