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件图书填补秀山朱德旧居文献之缺
2023-07-05 11:58:15

0

《夏日访通海》诗碑立于登瀛桥旁。

5

朱德旧居位于秀山清凉台内的海云楼。

7

杨杨向朱德旧居捐赠的部分图书。

6

朱德旧居展厅。

2021年6月,通海籍作家杨杨首次向通海秀山公园捐赠与朱德相关的图书68件。今年5月12日,杨杨再次向通海秀山公园捐赠了77件记录朱德生平事迹的图书。6月末的一天,记者见到了这批陈列于秀山公园朱德旧居内的图书。据通海秀山公园负责人杨国智介绍:“这些图书是秀山公园朱德旧居第二期拓展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为进一步研究朱德滇南游击战思想的总结地——秀山,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

杨杨与朱德研究

“朱德元帅漫长而光辉的革命生涯是从云南开始的,但朱德与云南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片空白。”杨杨说。1995年,杨杨开始关注朱德在滇南一带剿匪的事迹,并开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1909年至1922年,朱德带着青年人特有的锐气和浪漫气质,在云南读书、训练、战斗、恋爱、思考、徘徊、探索。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生一路成长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屡立战功,在云南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和奇闻逸事。为了讲好朱德与云南相关的一段段往事,杨杨和另外一名作者孔祥庚,围绕“朱德与云南”这条主线,通过一同采风、收集资料、构思创作,共同完成了《朱德与云南》一书,书中讲述了朱德1909年至1922年、1962年这两个特殊历史阶段的传奇经历和思想历程。该书于2011年11月1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出版后,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专家认为,其填补了朱德在云南这一段历史的空白。”杨杨谈道,“因为写作《朱德与云南》,我收集和购买了许多关于朱德的图书。第二次捐赠的图书共77件,包括《朱德年谱》《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志》《朱德故居纪念馆陈列设计》《朱德同志纪念展览文字说明》《朱德手迹精选》等。这些图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能为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

朱德与通海的渊源

在《朱德与云南》一书中,记叙了朱德与通海的渊源。1913年至1915年,朱德受命率部前往建水剿匪,当时的通海就成了朱德所率剿匪部队的“中转站”或“大后方”。1915年是朱德在滇南剿匪最紧张、最艰难的一年,农历正月十六,朱德应通海、河西籍讲武堂老同学的邀请,来到通海县。那天晚上,他看见通海古城的主要街道,看到人们都在自家的门头和铺面上,挂起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和千奇百怪的走马灯。灯笼和走马灯上写满了许多充满文采的诗文与谜语。灯下,摆放着自家精心培植的通海剑兰和花桩盆景。朱德顿时有了想要深入了解这座古城的想法,因此决定在此住一段时间。

据杨杨研究,朱德对通海的了解逐日加深,经深思熟虑后,他把部队调到通海集训,在这里征集和储备充足的粮草。朱德有近半年的时间生活在通海,他先住在城西的周家花园,后移居秀山海云楼。在秀山散步,朱德随时携带一本《孙子兵法》,边走边思索,结合以往在军校学过的军事理论,暗自琢磨剿匪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朱德在秀山上总结出的滇南剿匪的游击战术,在13年后井冈山时期得以应用并发展,成为朱德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访秀山朱德旧居

《夏日访通海》是一首诞生于朱德从通海到建水途中的诗歌,1993年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后刻于秀山登瀛桥以东的诗碑上:“夏日访通海,通海一长湖。四围青山绕,流水洞中输。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此地文物盛,花桩百样殊。幽人养兰芷,留有数千株。手工艺术巧,百货畅无虞。”

记者沿秀山公园山间道路,穿过登瀛桥继续攀登,抵达清凉台。

2021年7月1日,清凉台海云楼内的朱德旧居恢复开放,整个朱德旧居分为上下两层,共四间,楼下第一间展示的是朱德生平事迹,里间是朱德的作战指挥室。楼上共两间,外一间陈列着与朱德相关的史料书籍,里间是朱德的起居室。旧居内的展板展示了朱德同志革命历程、朱德在临安一带驻防和剿匪、朱德与秀山、朱德重访云南、朱德在通海的一天等7个部分内容。记者看到,杨杨捐赠的书籍,依次陈列于朱德旧居内。145件记录朱德生平事迹的图书,可以让读者、游客全面深入地了解朱德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

“秀山朱德旧居第二期拓展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今年6月初,朱德元帅之孙朱和平一行到秀山参观后,提出了整改建议。目前,我们正在对拓展工程方案进行改进,之后将继续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杨国智介绍。(玉溪日报记者  沈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