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凤凰街道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121个居民小组,现有13个社区志愿者工作站,11所学校、幼儿园志愿者工作站,共有在册志愿者队伍150多支3794人,志愿者中有机关干部、退休老人、学校师生、党员、社区干部等,年纪最大的72岁、最小的才7岁。至今已开展了各类活动100余次,并成功打造出“爱心电影院”、“爱心理发室”、“爱心加油站”等志愿服务品牌。
社区志愿服务温暖老人心
“自从老伴走后我就成了独居老人,社区却没有忘记我,一直关心着我。有了助餐服务点,我免去了买菜、做饭、洗碗的麻烦,拿着补助的餐票就能吃上一顿。”家住玉溪总站的王光祥老人近80岁,生活多有不便,在社区关爱下,老人解决了生活难题。
凤凰街道教育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到,辖区内改制企业多,低收入人群和老年群体庞大,空巢、独居老人和特殊群体人员较多。为了解决老年人独居、纯老家庭的高龄老年人以及生活自理困难老年人的日常用餐难问题。2013年5月,社区依靠街道、民政等上级部门支持帮助和自筹经费成立了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教育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继承告诉记者,作为红塔区首个成立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服务点的成立与运行,就是突出“服务”二字。依托辖区总站食堂,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以优惠价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社区根据服务情况适当给予补助。总站食堂安排专门时段,为老人提供就餐便利。2014年11月,社区还成立了萤火虫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每月初由这个中心的志愿者将参加助餐的人应该享受的补助送到每个老人或特殊群体人员手中。到目前为止,参加助餐服务活动的志愿者有80多人,服务了100多名老年人和特殊人员,投入经费6.5万元。
志愿者高华告诉记者,因为参与助餐的老人们年纪大了,所以在工作中就会注意,有谁几天没见过了,谁病了,谁行动不便了,大家相互问问、相互看看、相互帮忙联系家人和社区,形成了“今天我帮人、明天人帮我”的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也获得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志愿服务给更多人带去了关怀
玉溪和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薪多年前成立“峨山关爱协会”,重点服务峨山岔河乡麻风箐麻风村30多位麻风老人。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去爱护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2012年,他开始与广场社区合作,带着更多的志愿者走进了麻风村。陈薪告诉记者:“以前只有我和周围几个朋友去看望这些老人,由于力量单薄,只能提供简单的物质慰问和陪他们聊聊天。自从和广场社区的志愿者一起开展活动后,我们还为老人们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帮他们修缮住所,带去更多的快乐。看到社区有那么多满怀爱心的志愿者,我也很欣慰。”
凤凰街道各社区着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给更多人带去了关怀。广场社区创办的“爱心理发室”,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让社区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社区的关怀。“爱心理发室”创办以来,已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上千人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夸赞。红塔社区利用寒暑假开设“六艺塾”培训课,开展绘画、书法等活动,并将少儿心理学列入培训课程。泷水塘社区根据辖区内流动人口增多的实际,首创“爱心手拉手 关爱助成长”志愿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使他们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文秀社区首创“爱心电影院”,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向上的文艺影片。“爱心电影院”以固定播放和流动放映的模式相结合,一年以来共放映优秀电影60多部,观看的居民群众约有3000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葫泉社区首创“爱心加油站”,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网,利用假期在玉溪四小开办“爱心加油站”寒暑假辅导班,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葫田社区首创“七彩阳光积分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制,将单向的志愿付出转变为“志愿者服务、服务志愿者”的双向模式,突出积分换健康、积分换绿色、积分换幸福的精神文化新形式,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目前,凤凰街道的志愿服务活动促使‘群众要我管好城市’向‘群众要和我一起管好城市’转变。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进一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更好地服务街道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让志愿者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凤凰街道宣传委员孟惠芝说。